儋州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忆
TUhjnbcbe - 2021/1/25 3:19:00

八月中秋好事多

吴文生文/图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刚过完没几天,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脚步声紧跟着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除了春节外当数八月十五中秋节最隆重、最热闹。我们孩提的那个年代,久不久就问父母:“什么时候才到中秋节?”,这是因为中秋节在我们孩子的心目中,充满着美好的期待,作为父母亲又何尝不了解孩子们的心情,在他们脑子里,哪一天是农历初一?哪一天是十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记得清清楚楚。

▲年八月十五中和镇调声。

▲年正月十六白马井调声。

老一辈人对中秋节重视程度绝不亚于春节,只不过是过节的时间比不上春节长而已。如果说,七月节在人们心目中是“鬼节”要停止许多活动的话,那么从八月初开始人们则把一个月来的压抑心情全部释放出来。年迈的父母此时要为快要成亲的儿女请来“先生爸”“看日子”;乔迁新居的“日子”多数人也是喜欢选择在八月十五的前后;生意人则在为制作中秋饼上精打细算;镇上供销社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时下男女青年赶时髦的特点,早早就将紧俏物资“的确凉”“双风布”布料进货入库;来自千年古镇的镶牙齿工匠生意骤然火爆,男女青年的牙齿原本是雪白坚固的,为了时髦,非要在一个醒目的位置上左镶金右镶银,尽管价格不菲但也在所不惜,沙轮打磨牙齿带来一时的痛苦他们宁可忍受,当他们对着镜子左看看右瞧瞧已做好的金牙银牙,心里的喜悦难以言表。作为小孩子,自然不去管大人的事,最关心的就是有月饼吃。其实不用我们开口,父母早已把孩子们的心事排在过节的“重要议事日程”。我家有三套月饼模具,一套是两个狮子玩耍绣球。中间一条缎带刻有“吉祥如意”的字样,一套是牡丹图案,再一套是“百鸟朝凤图”,全都是用坚硬的荔枝木雕刻而成,图案的制作非常精美细腻。做月饼的工艺流程也是一件辛苦又细腻的体力活,先把浸泡过的粳米在石臼里舂成米粉,在米粉里掺有各种作料和水搅拌,把拌好的米粉放进模具压成月饼,用旧报纸垫底,放进大铁锅蒸熟。我们捧着刚蒸好的月饼一蹦一跳地跑到外面和小朋友们相互比较,看看谁家的手艺精、味道好。到了晚上,和父母坐在草席上,等到月亮升至正中,在月饼上面插上一柱香,对着月亮和父母各拜三下,口里喊着:“拜中秋,拜月亮,拜到爸妈牙齿长!”。做完这些规矩后,把一根针轻轻地浮在碗里的清水上,看看月光下的针像啥形状,父母说:“要是像米舂,就是五谷丰登的好年景,要是像蚂蟥,就是天旱不下雨颗粒无收的坏年景。”

▲年大年初一光村摆亮调声。

▲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到木棠黄河捞坡拍摄儋州调声。

八月十五这一天,可以说是青年男女的天下,小墟上万人空巷,来自周边方圆十几里的青年男女行走在不太宽敞的街道上,每个乡镇、每个村庄男女的衣服裤子颜色和款式都不同,头上戴的竹头帽、帽子的绑带也不一样。如来自蚂蟥岭脚下村庄的人群,我们管他(她)叫“过朗境”,姑娘们头上戴的是“平头竹帽”,帽下垫一条毛巾把小脸蛋遮住,穿着的衣服显得很挤而且很短,风把衣角一撩开肚脐就裸露出来,外地人看到这场景捂住嘴巴笑,但对于她们来说已是习以为常,俏皮的村姑看到人朝着她指手画脚时竟说了句你想象不到的话:“看什么看,不就是一块肉吗!”更有意思的是在她的腰间系着一串长短不一的钥匙,钥匙中有几把是开旧式铜锁用的,走起路来钥匙碰撞声叮叮当当的响,吸引人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而“永昌境”的姑娘们穿的衣服则比较宽松,但裤脚特别的大,当地人说是“唐装衫配大脚裤,行路好比人摇撸。”因其裤头大,穿裤时要左搭右折再用一根布带绑紧。头上戴的是“尖头帽”,帽的下沿印有数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那年头没有化妆品,女青年的嘴唇、眼睛都是原汁原味的青春肤色,顶多是抹上少许的爽身粉,就算奢侈的化妆。这些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打扮的年轻村姑,简直就是移动的“服装展”,她们就是通过自己的穿着打扮,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青春美和朴实勤劳的气质。男女之间就是通过八月十五这个平台来寻找心中的“白马王子”和“窈窕淑女”。为了表示他(她)们的思念之情,赠送月饼是最好的礼物,“八月十五中秋饼,等哥买给咱侬拎”。

▲放声高歌邓广德拍摄于年八月初五中和镇“赶鸡坡”。

▲儋州调声歌海邓广德拍摄于年八月初五中和镇“赶鸡坡”。

大半天的“逻村”(逛街)之后,接下来就是男女相约到传统的地点唱起儋州调声,如六十年代的光村调声地点就有“江基头”“摆椋”(一棵土坛树)“黑捞坡”,木棠镇有“王河捞”,中和镇有“赶鸡坡”等等。当你亲临其境,看到调声有如排山倒海,一个个如痴如醉的壮观场面时,你才真正领会:“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唱得百花开。村村都有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的深刻含义。待到太阳西斜,他们才依依不舍分手,此时此刻,男青年是多么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但是,作为当地的习俗,农历初一和十五,女方是不在外过夜的,为了不让男方尴尬,女方委婉地唱出两句歌:“除开初一与十五,几时哥嘱侬都来”,听到女方这句通情又达理的安慰,男方立即回应:“只要侬有心来逻,解放牌车载侬来”。

▲年第二届儋州调声比赛活动现场。

▲年儋州调声文化公园开园活动现场。

如今国家强大,社会进步,生活富裕,孩子们平时穿着打扮、一日三餐,跟逢年过节没有太大的差别。在他们的心目中,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期盼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