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莆田市杂文学会名誉副会长,王清铭杂文选
年11月1日上午,莆田市杂文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名流大酒店召开。蔡忠辉当选为市杂文学会会长;邱南强、郑志忠、郑玉珠、宋建伟当选为副会长;赵鲜明当选为监事长;郑志忠兼任秘书长,宋建伟兼任法定代表人,聘任冯莉莉、吴开荣为副秘书长。
本人被聘为莆田市杂文学会名誉副会长。
鲁迅活到现在,会做什么广告?
文丨王清铭
某个学者说,孔子活到现在,也会上电视的。我进一步想,鲁迅活到现在,大概会上电视,但不会是百家讲坛。某个社会焦点或热点问题,应该会请鲁迅先生去作嘉宾,谈一谈看法。只是我不知道,鲁迅先生的“匕首”、“投枪”会不会成为舆论宣传的“管制刀具”?我还担忧,他的横眉冷对会不会吓走只求哈哈一笑的观众,他的嬉笑怒骂会不会让电视的收视率随着他血压的升高而降低?
现在是娱乐甚至是愚乐的时代,频道的娱乐访谈节目大概会青睐知名度极高的鲁迅,鲁迅在娱记的目光里还是颇有娱乐色彩的。他们会请鲁迅谈他与许广平的“绯闻”,谈鲁迅与朱安结婚时脑后拖着那条猪尾巴似的假辫子,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与猪“决斗”……
房地产节目的编导大概也希望鲁迅先生谈一谈房地产,特别是说一说他在北京花了八百银元购置的房子——鲁迅先生自己说的“唯一的不动产”——升值了多少。他们自然也顾虑鲁迅会义愤填膺地指责房地产暴利,说的更多是阿Q王胡小D他们这些从未庄进城的农民工的问题。
如果在电视上鲁迅再冒出他的“痛打落水狗”等理论,编导们多少副眼镜也不够跌的。观众热线大概会被打爆,网络上的口水足够制造另一个太平洋。鲁迅先生肯定忘了:狗现在可是都市新人类的宠物。
鲁迅谈起社会黑暗的一面,谈起国民的劣根性,说不定会拍案而起,这电视节目就砸锅了。所以我猜想,鲁迅活到现在,被邀请上电视的概率为零。
鲁迅不上电视,还作什么广告呢?有疑问的读者且慢。我作这样的猜想是有根据的。鲁迅先生笔下的地名、人物现在成了商标的香饽饽。像“咸亨酒店”、“闰土”等热门词汇的45个类别商标已全部被抢注,“百草园”的商标类别有22个。“孔乙己”商标,如今不但是茴香豆等食品商标,还是文房四宝、长衫、陶瓷、甚至是酸梅汤的商标。“三味书屋”、“鲁镇”被申请为香烟类商标,“华老栓”开了土特产店、“祥林嫂”开了洗浴中心,就差将“人血馒头”变成某种特效药的商标了。
我进一步猜想,如果有商家请鲁迅作广告,他会为什么商品代言?药品商自然是青睐鲁迅的。他们断章取义,拿出鲁迅的名言“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就臆断鲁迅适合当药品代言人,他们大概忘了鲁迅先生指的是“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鲁迅自然不会用自己的硬骨头去什么“一口气上了五楼”,去“用了都说好”,也不会去横眉冷对,顶多是嗤之以鼻,让自作多情的商家以为先生患了重感冒,适合去作感冒药的广告。
鲁迅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洗发液或毛发再生剂的商家大概会想借助先生的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如果鲁迅上电视说上那么一句“你的头发还好吗”,就可以拿远高于稿酬的广告费。但是他们怕鲁迅先生头发下那犀利的目光,那目光犹如手术刀,会隔断他们染上金钱病毒的那颗黑心。
鲁迅的胡子剪成隶书的“一”字,苍劲有力,去作剃须刀广告也很适合。这只是商家的一厢情愿,鲁迅的胡子不是巨额的广告费可以剃除的,它们比良知柔软,比金钱坚硬得多。
鲁迅的身高只有1.61米,在后人的心目中形象非常高大,但鲁迅是不会为什么“增高器”“增高药品”作广告的。鲁迅不会反对广告,但也不会去作商品代言人,更不会利欲熏心去为某个商品夸大其词。只要先生的心还在跳动,他就不会停止思想,那是一种金钱的黄色无法篡改的血红色。那些“皮袍下藏着的‘小’”,更衬托先生形象之高大。
(本文被《杂文选刊》《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刊转载)
朗读视频:《生活如椅子》(姜林杉朗读)
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
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椅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个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他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翘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这么简单。
有趣的是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后来说:“我在生活中,永远都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把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了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做起来时你会发现它太抽象了。我们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
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苦心钻营的位置,想到那轻飘教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快乐。
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兴趣也消逝了。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本文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多家报刊转载,被编为新疆区、广西河池市等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和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语用题等。)
朗读者
姜林杉,本名姜虹。江苏广播《林杉声音杂志》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全国优秀作文选》等刊物示范朗读者。
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
王清铭
“我不能给大家许诺什么,我只有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贡献给大家!”丘吉尔挥动永远的V手势,激情澎湃地说。他富有激情、荡气回肠的演说至今还回荡在历史的天空。
丘吉尔是二战的英雄,两次当选英国首相,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在小学时代,成绩曾是全校倒数第三名,六年级时还留级了。丘吉尔是一个不打折扣的差生(现在改称为“待进生”),以致当时的一个大学老师这样奚落他:“那孩子绝不可能是从哈罗中学的校门里出来的,他一定是从窗户里溜出来的。”
丘吉尔是差生。他自理能力差,把牙膏挤在牙刷上,这幼儿都能做好的事,他都不会。后来他的*敌曾经讥讽他,除了他能娴熟地点燃他的雪茄烟以外,丘吉尔他不会料理自己的一切。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古代的名言就足够给他的事业下一个万劫不复的断语。
他性格孤僻,一生未乘过一次公共汽车,地铁只乘坐一次。他的理由很可笑,那就是他非常不习惯在地铁里和常人面对面的那种尴尬。就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语惊四座、雄辩滔滔的演说家呢?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谁还会给他训练演说的机会呢?
他顽劣异常,有一次他站在一个桥上,准备从桥上的这棵树跳到桥旁边那棵树上。他纵身一跃,摔到地上,一下摔成脑震荡,三个月之后才下地走路,在家休学了一年半。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没有几所学校敢再接收这位注定要给学校惹来许多麻烦的差生。
他厌学,在晚年他写的回忆录中,他这样说自己:“我在功课方面收益甚少,我天天计算着学期的终了,何时可以逃避这令人生厌的奴隶生活而回到家去,……”他讨厌的是学校里的功课,却读过很多超过他年纪的书。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他所读的那些与考试无关的书,老师肯定是要没收的,他还会被语重心长地教诲一番,然后交上一份又一份的检查书,直至不看这些书为止。
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老师不会喜欢这样的学生。在小学转校后的一次考试中,拉丁文是零分,数学不及格。这样的学生,竟然也敢挑老师。他不喜欢他的老师,他不愿意跟他学,他挑老师。当时校长对他说:丘吉尔,我有很充分的理由,对你表示不满。英国的校长仅停留在不满,假如丘吉尔生活在中国,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老师的白眼,一次又一次无奈地选择转学。
在家休学期间,他对*治和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父亲担任英国的财*大臣,往来的多是*界人物,丘吉尔经常听他们纵横捭阖的谈论。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在那样的场合一定会被当作不懂事的小屁孩挥手轰走的。他父亲辞去财*大臣职务,十岁的丘吉尔认为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性错误。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他的口无遮拦换来的可能是父亲宽大的手掌。
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他的父母肯定会关闭他的游艺室,不再让他把那些兵器和兵俑摆成作战的阵势。他们会请来拉丁文和数学老师,利用假期和晚上时间,给丘吉尔补习这两门令他焦头烂额的功课。他的母亲会像中国所有的母亲一样唠叨:孩子,好好努力,不努力考不上大学,你怎么办?说完,嘴巴和眼神都拉长成问号。
丘吉尔“不务正学”,竟然跑到下院去听会,听那里发生的*治大辩论,从中学习争锋相对的辩论技术。假如丘吉尔生活在中国,他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知识将同许多中国学生一样,只局限于课堂,老师灌输的,也是他掌握得不好的那一部分。
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他不会按父母的意愿考上大学,也失去了当“面霸”“巨(拒)无霸”的机会。但丘吉尔的父亲没有强求他,而是顺从了他的意愿,让他进他感兴趣的军校,念骑兵学科。
假如差生丘吉尔生活在中国,他的命运将会改写,世界的历史也将改写。英国民众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么一位曾经的差生当他们的首相,带领他们走出二战的沼泽;丘吉尔也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英国,面对紧闭的中学校门,他还有一扇可以溜出来的窗户。
还好,现在的中国,这样的窗户还在不断增加。
(本文被《杂文选刊》等多家报刊转载)
苏东坡的相貌
王清铭
苏轼长得比较漫画化,这从他与妹妹苏小妹的以诗互嘲就可以看出。苏东坡的额头高达,脸长,有点象人们常说的“马脸”,眉毛和眼睛也搭配得比例不当。苏小妹打趣他:“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苏东坡长着一部络腮胡,茂密、蓬乱,遮住了嘴巴、耳朵。苏小妹这么嘲笑他:“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小妹像个漫画大师,将苏东坡脸上有特征的部位肆意渲染,似乎苏东坡都抽象得可以去说相声、演小品了。苏东坡不帅,但长得有个性,有个性就显得酷。他在《传神记》中说他的颧骨与众不同:“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光是看画在墙壁上的颧骨和脸颊的形状,别人都能看出是他,这容颜真是很别具一格的。他的高颧骨一直延伸到耳朵,他称为“寿骨贯耳”,表弟程德孺跟他相似,他们在朝廷中,旁人不用问也知道两人是表兄弟。他在给表弟生日写的诗中就这么说:“长身自昔传甥舅,寿骨遥知是弟兄。”
苏东坡高颅巨颧,按相书上的说法应该是大富大贵的“异相”,但他一生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时苏东坡曾自嘲地说:他骨相不好,所以命途坎坷。我看他这相貌倒有点仙风道骨的,与他超脱、旷达的性格水乳交融。
苏东坡的眼睛炯炯有神,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说他“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传神写照,全在阿堵中。年轻时他与弟弟苏辙一同进京赶考,相士说他:“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他日文章虽当名世,但有迁徙不测之祸。”这是苏东坡暮年时自己说的,大概自嘲的成分居多,不能全信。
林语堂认为苏东坡最有个性的是他的嘴唇:“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说话滔滔不绝,直言无忌,经常得罪朝中权贵和小人,也为他后来一再遭贬的悲剧埋下“祸根”。这嘴唇也能说出“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这样大彻大悟的饱含哲理的话,不能说服当权者,却能劝慰自己的心灵,让心灵随遇而安、获得快乐;这嘴唇沾上酒,力量就从血脉深处涌出,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嘴唇爱吃“东坡肉”,生活再艰辛,也能从中咂摸出快乐的滋味……
苏东坡下巴端正,和脸大小极为相配,再配上长而末端尖细的胡须,多少有点帅气。苏小妹和林语堂没有注意到苏东坡的脸色,林语堂只说他“脸色红润”,想来苏东坡不是白皙书生那一类的,更与“奶油”绝缘了。按下不表。
苏东坡的身材比较高大,他和表弟程德孺在朝臣中有点鹤立鸡群,但也没有高得离谱,他就比弟弟苏辙矮。林语堂推测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宋代的一尺约为30.7厘米,算一下,苏轼应该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之间,中等偏上而已。他在朝臣中傲视群侪的感觉,更多的是加上自己的精神高度吧。他采取的是俯视的姿势。苏东坡健壮结实,骨肉匀停,身体还不错,虽然也患一些小恙,如痔疮。他的弟子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评价他“岌岌堂堂,如山如河”,表达更多的是对老师学识和人格的敬仰。
苏东坡仕途不发达,但中年以后肚子发福了。这也难怪,他喜欢吃高脂肪的红烧肉,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能吃能睡,发胖是自然的。苏轼在《宝山昼睡》一诗中说:“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此中空洞全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身高七尺是夸张,腹大十围也是虚数,不过苏东坡腹部的中部崛起是毋庸置疑的,有例为证。有一次,苏东坡抚摸肚腩,笑问家里人,这里都装了什么?”有人说是学问,有人说是文章,朝云却说:“那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多年后还想起这件事,为朝云坟墓的亭子题写了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有这样的肚子,大肚能容,装不合时宜,装天真,装委屈、失意,也装满欢乐。
画师李公麟十年前曾为他画一幅像,十年后苏东坡蒙皇帝的赦免从海南北返,在京口的金山寺又看见这幅画像。他在画像上题写了一首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把被贬谪到三州自嘲为平生功业,无奈之中更多的是洒脱和旷达。苏东坡善于化解境遇中的苦难,然后转化为快乐,如果没有广阔的胸襟和宽宏的肚量,是绝不能做到的。
苏东坡的相貌不是几张当时的画师能准确描摹下来的,即使他活在当下,数码相机也无法记录他心灵的轨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的形象,他隐藏在字里行间,我们还是透过文字来揣摩自己心中的苏东坡的相貌吧。
我们现在说苏东坡的相貌,更多的是临风想象他的精神长相。中国文学史上,能够留下深刻的精神长相的,大概寥寥无几,苏东坡是其中的翘楚。
(本文刊载于《半岛都市报》等,曾获“云里风文学奖”)
等咱有钱了……
文丨王清铭
这篇文章成立的前提就是我现在的生存状况,说得好听点,叫阮囊羞涩。而且到目前为止,也看不出自己一夜暴富的迹象。即使天空不下雨珠,下珍珠,也轮不到我去捡拾。但这并不妨碍咱的思想越轨,像小时候憧憬美好未来一样,去畅想一下等咱有钱了的情景。
以前在网络上听过一首FLASH歌曲《等咱有钱了》,心里那郁积的闷气一下子像咱的专车--专用的自行车--的气门芯被拔了,跑得无影无踪。古人说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咱以前喝的家酿的劣质米酒大概浇不了,茅台酒、五粮液就像歌里所唱的“太冲”,听歌的感觉好像喝了洋酒XO,虽然咱从没有一近XO的芳泽。试引用几句:
等咱有钱了就得这么花
……
满汉全席开两桌吃着一桌看着一桌
劳斯莱斯买两辆开着一辆拖着一辆
私人别墅两栋一栋住人一栋养猪
皮尔·卡丹两套一套窗帘一套抹布
啦……啊啦……啊
等咱有钱了就得这么花……
吃这方面,我最奢侈的也就是吃过一些地方风味小吃,满汉全席自然没有吃过,想大快朵颐也很正常;轿车只打过几次出租车,家里有车,对不想学开车的我来说,作用比不上有辆自行车。我连普通的汽车品牌都分不清,更不用说劳斯莱斯了。它价格昂贵,质量上乘,一辆开着拖着一辆,也可以检验它的优良性能;房价一路上涨,咱至今只有立锥之地。等咱有钱了,买两栋豪华别墅,顺便也给猪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也在社区那么“高尚”一回,谁让明年是农历猪年呢,咱把猪当富人家的宠物养……
想到了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轶事。有一次他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郁达夫笑了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了。”
把钞票垫在脚下,倒是“反压迫”了,但解气了没有,恐怕只有这位“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郁达夫自己知道。就我看,把钞票(一说是银元)放在脚底下,唯一的好处就是咯脚。自己给自己找难受,本就郁闷,这样一来就更加郁闷了。
穷人的思维有时就是这样,平时把钱当仇人,咬牙切齿着要一雪前耻,结果报仇不成,反而自讨苦吃。那一首FLASH歌曲中,别墅里养猪,就不怕自己被熏?皮尔·卡丹做窗帘,透光、透气性差,委屈了自己的眼睛,气闷的后果还是闷气越生越多。皮尔·卡丹做抹布比不上任何一块普通的布,就不会考虑买一个吸尘器?
苏东坡的《东坡志林》中有个故事:“有二措大(指穷书生)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他日得志,当饱吃饭了便睡,睡了便又吃饭。’一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
如果说“饥来即食,困来即眠”还有点闲适和通透,穷措大的“吃饱便睡,睡醒又吃”和“吃了又吃”,生活质量仍然很低,可劲儿吃或睡,胃部承受不了,头脑晕头转向,用不了多久,各种现代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纷纷登门造访,余下的时间大概要与各种药品成亲密朋友了,瞧,这自找的罪受的!试看现在,有几个真正的富翁还大腹便便的,人家早就减肥、抽脂去了。
网络上流行这么一条超强的语录: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这罪受的,还自以为得意。不会买个点钞机,或者雇一人数着,你旁边看着、乐着。这穷人的思维,再富,还是个穷人。
说到点钞机,就想起了在“新浪网”上看过一篇《盘点那些烧坏过点钞机的贪官》,只能感叹一声:有钱人的世界,我们真的不懂。原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林高被暂扣现金万,烧坏了三台点钞机;原国家能源司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里有现金2亿多,清点时动用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4台。咱这穷人思维还只局限于点钞机层面,已匪夷所思了。
咱穷人一个,“等咱有钱了”的想象也只局限在梦里偷偷笑出声了,醒了该忙什么还得去忙了,踩自行车就权当是身体锻炼了。按咱这穷人的思维,富贵生活很难想象,咱就不去费心去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了。好在咱现在还有富人所想象的“肉糜”可吃,心态放宽一些,幸福指数自然就不低。
其实,更好平衡身心的方法是赶快洗洗睡吧,保不准还能做个好梦。
(本文发表于《杂文报》等)
新作丨王清铭:旺菜、蕹菜或空心菜
今日霜降丨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外一篇)
看一篇文章修改,搞定高考发言稿、演讲稿写作!
作文私家课丨贫穷值不值得感谢?(指导、范文和课件)
诵读丨汨罗江或端午节(外一首)朗诵:宫平
姜子牙丨直钩钓鱼,将脑残艺术演到极致!(外一篇)
感冒,原本是一种很伤感的病(外一篇)
诵读丨只有月光,还像飘逸的诗句(两首)
原创丨穿西装的孔子:孔子很生气,老子很着急(外一篇)
凡人鲁迅:有缺点的战士,拖着假辫子的先驱
好看原创小小说丨“非典型性贪官症”之体检报告
王清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