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主体的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长效运行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
农户自我清掏利用
定安县富文镇九所村鼓励农户自行清掏自家经三格式化粪池发酵后的粪污,就地就近就农资源化利用。儋州市中和镇横山村村委会改造电动车或三轮车做为掏粪车,农户通过租赁村委会小型掏粪车,对自家粪液自行清掏。
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组织
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厕所粪污清掏与资源化利用工作。海口市秀英区政府全资购买玉禾田公司清淘清运服务,清掏服务人员向村民发放便民清掏服务卡,农户只需拨打卡片上电话,清掏人员随后提供免费清掏服务,并将粪污快速运送到储粪点,集中运往沼气站发电或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澄迈县以公开招投标方式,选中澄迈润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该县农村厕所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该公司抽取当地农村厕所的粪污,并建设蚯蚓养殖大棚、蚯蚓有机肥加工车间、秸秆综合利用大棚、黄牛养殖大棚,种植60亩牧草。文昌市潭牛镇购置中洁牌吸污车,委托第三方公司签订粪污清理服务外包合同,财政出资兜底清掏四类人员户厕,标准为元/户/次。在于新溪村委会仙岭一村,建设林业灌溉储存池1个可收集储存立方的粪污,用于浇灌50亩槟榔。原来农户每年每株槟榔需投入15元化肥成本,现直接利用粪污资源实现零成本浇灌培育,槟榔挂果量显著提升,总产量较往年提高28%。屯昌县购置2辆大型粪污收集车、8辆四轮粪污收集车,分配至8个镇,并在每个镇建设2座粪污处理池。采用外包模式开展粪污清掏,转运至粪污处理池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可用于就近浇灌农田、橡胶园、槟榔园等,基本实现全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委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委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村厕所粪污处理服务,与农业生产相衔接。保亭县三道镇华盛红毛丹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购买抽粪车、排污泵及设备,厕所粪污清掏服务覆盖周边数个村庄。清掏的粪污集中收集至种植基地沼气池用于生产有机肥,发酵后用于浇灌果树。澄迈县瑞溪镇、加乐镇和文儒镇引导各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粪污清掏公司,镇政府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委托各村的农村粪污清掏公司抽运辖区厕所粪污。农户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户厕粪污抽运费,减免特困供养对象、低保户需分担的户厕粪污抽运费,农村公厕粪污抽运费则全部由政府承担。抽运的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有机肥用于本镇的庭院经济示范村。儋州市中和镇横山村委会成立的保洁公司,通过招募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专业的粪污清掏队伍,由村干部带头负责厕所粪污清掏工作,制定清掏清运联系卡,逐一派发到各户,并号召农户积极参与试点建设。农户需要清运时拨打热线,专业服务队伍接到订单后提供上门服务。服务费用实行市场化运作,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确定,清掏结束后将粪污快速运送到储粪点(村委会在每个自然村配备了粪液储存转运罐,并在该镇范围内3个主要种植基地建立沤粪池),确保粪污清掏和收储转运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粪渣、粪液采取分开处理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粪液就近就农还田利用。粪渣与其他有机废弃物一起堆沤成农家肥,或转运至扶贫产业基地,用于菠萝蜜、椰子树等果树肥料使用,或转运至沼气企业开展能源化处理后利用。
依托村集体经济
厕所粪污清掏与资源化利用工作依托村集体经济开展,抽取的粪污用于浇灌村集体经济基地,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陵水县提蒙乡远景村和万宁市长丰镇七甲村采取“户厕+抽粪吸污车+化粪池发酵”模式,以肥料化利用为主要方向,依托村集体种植基地,组建作业队伍,配置抽粪设施设备,设立热线电话,抽取的粪污排入村集体扶贫产业基地发酵池,发酵处理后,作为百香果种植和椰子、三角梅、火龙果等苗木有机肥,一年可节省约元左右的肥料成本,既减少成本投入,提高产业效益,同时,也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造循环经济新模式。
组建清掏服务队伍
政府部门、公司、农户组建清掏服务队伍,向有清掏需求的农户提供清掏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定安县富文镇农户将农用拖拉机改造为抽粪车,采取有偿服务方式开展清掏服务,清掏价格根据清洁情况、工作难度和运输里程等因素与农户商量确定。槟榔、橡胶种植大户需要有机肥时,雇请抽粪工人进村入户免费为农户提供清掏服务,抽取粪污用于浇灌槟榔、橡胶林。
种植大户包村模式
种植大户通过无偿服务的方式,包干清理全村农户家的厕所粪污,以此免费获得种菜所需的肥料。澄迈县永发镇卜罗村,种植大户聘请待业人员为专职清掏工作人员,设立热线电话,根据农户需要提供服务,粪污统一运输排放,经过密封发酵处理后,就地就近用于周边水果、蔬菜等种植基地,每年可节省约2.4万元的施肥成本,达到减免80%施肥成本。
纳入污水管网处理
通过建立污水管网实现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利用。白沙县阜龙乡白准村污水处理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湿地”生态处理工艺,利用污水管网收集农户化粪池污水、生活废水等,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粗格栅、水解酸化池和人工湿地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用于农业灌溉。
来源:海南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