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苏轼惠州修桥记东新桥和西新桥
TUhjnbcbe - 2025/2/21 20:29:00
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https://m.39.net/pf/a_7143439.html

惠州的主城区在很长时间内被分为桥东和桥西两大块,至于南坛,麦地,江北等地,都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

桥东和桥西怎么来的?简单来说,就是以一条桥为分界线,这座桥就是东新桥。

东新桥的历史有多久?宋绍圣年三年,公元年第一次修建,后来多次重修,已有多年历史。

在古代,在江河上修桥是一项技术难度和耗资都很大的工程。我们在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一个词是“渡口”,人们习惯于乘舟过河,除非有十分的必要,且技术可行才会修建桥梁。

那么,修建东新桥的必要性在哪呢?首先要从古代惠州的城市布局说起。

惠州古代的城市布局被分为两部分,桥西的惠州府城和桥东的归善县城,中间隔着一条西枝江。府城和县城的人们相互往来,必须过江。在宋朝,江上原来有一座浮桥,但由于多次损毁,已经废弃。人们往来两岸基本上是靠划小船过江。岭南多雨,江水流速甚快且涨落无常,经常出现舟翻人亡的惨剧。

宋绍圣元年,苏轼被贬谪惠州。初居桥西合江楼,尔后搬至桥东嘉佑寺,后来又住合江楼,没多久再搬到嘉佑寺,搬家几次,苏轼也被过江折腾了几次。苏轼又是个热心人,他想到自己过江都如此不便,老百姓岂不是更难,于是萌发了修桥的念头。

但苏轼只是一个犯官,影响力有限,财力也有限,况且以犯官身份来挑头修桥似乎也不妥,于是他积极寻找支持者。

苏轼想到第一个帮手就是亲表哥程正辅。苏轼第一次被赶到桥东嘉佑寺居住的时候,程正辅刚好到广州任广南东路(广东)提刑。在得知苏轼的遭遇后,程正辅马上跑到惠州帮苏轼找回了“场子”,苏轼又搬回了合江楼。在得知苏轼有修桥的想法后,程正辅给予大力支持,并争取了一些修桥经费。同时,他们商量修桥由惠州太守詹范领衔,名正言顺,罗浮山道士邓守安负责募捐筹钱。苏轼自己也捐了一些钱。

宋绍圣三年,公元,东新桥落成,还是浮桥。

惠州之东,江溪合流,有桥,多废坏,以小舟渡。罗浮道士邓守安始作浮桥,以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销石矴,随水涨落,榜曰东新桥。

---苏轼《两桥诗(并引)》

西枝江上的这座新桥,为什么叫东新桥?

笔者推测:东,府城之东;新,新桥也。

东新桥在修成以后,历朝历代多次修葺,一直是连接桥东、桥西的主要通道。惠州民间有诗云:铁链锁孤舟,白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苏轼在惠州不仅修了东新桥,惠州西湖苏堤上的西新桥也是他倡导修建。

惠州西丰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栖禅院僧希固筑进两岸,为飞阁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榜曰西新桥。皆以绍圣三年六月毕工,作二诗落之。

---苏轼《两桥诗(并引)》

在东新桥、西新桥这两座桥落成之时,苏轼欣喜咏诗:

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苏轼在惠州生活两年七个月,只喝了惠州人民几坛罗浮春酒,吃了几百颗岭南荔枝,却留下了两座传承至今的名桥,善莫大焉。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轼惠州修桥记东新桥和西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