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了这么多年古典诗词,小美发现资深诗迷们的脑回路,有时候真的很可爱。
比如,永远坚定地相信,李白一定是个很厉害的剑客。哪怕文史专家们早就证实,他真的不是剑圣裴旻的徒弟,多数诗迷仍对李白的剑术很有信心。小美把这种想法,叫对“对诗人的迷之相信”。
比如,都比较喜欢扒古代文人的爱情轶事。因此,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李清照成了一个“好色”的女子;柳永真的就每天醉梦在教坊里;欧阳修真的永远喜欢18岁的姑娘,等等。
除了以上两点外,近期笔者还发现不少女诗迷的一个特点:喜欢去思考古代文人中,到底谁适合做我老公?
这个观点并非笔者瞎说,大家可以看一看某乎上的这类问题,有多少人回答过就能明白了。而在这类问题中,有一个则是被讨论多年的,它就是:苏轼和李白谁更适合当老公。看了女诗迷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小美乐了半天。
有女诗迷称:绝对不能是李白,他太高冷了,嫁给他还不得被急死。
还有人表示:苏轼不行,一看就是没什么上进心的。天天被贬,还能吃得下、睡得着。我要是嫁了这种男人还不得“皇帝不急,我这个太监急死了”。
更有人表示:两人都是娶了好几个的主儿,从痴心程度来看,李白要强一点,毕竟有人说苏轼有过用小妾换马的事。
当然,这个问题大家讨论到最后,自然有“人间清醒”诗迷表示:我能看上他们俩,关键是他们俩能看上我吗?
以上这种种讨论,自然不会有固定的答案。但针对这些讨论,小美本期要替李白和苏轼,澄清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从诗作上来看,李白在感情上并非一个高冷的人。
在大家看来,像李白、杜甫这样的顶级诗人,要么仙风傲骨,要么忧国忧民,似乎对爱情和婚姻并不感兴趣。他们写的爱情作品,也远不如宋、元、明、清几朝的文人多。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论爱情作品的数量来说,唐诗确实不占优。反而是田园诗、边塞诗,在那时更受欢迎。
但李白跟杜甫、王维等人都不一样,他对于女子是很热情的,哪怕只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子。他曾在陌上遇到一个烟花女子,便上前问了问对方的住所,还专门由此写下了《陌上赠美人》。
还曾骑着高头大马在街头逛,遇到一个坐马车的姑娘,他也是主动表白,并写了一组《相逢行》。总之,李白的浪漫和放得开,绝不只是在诗风上,在爱情上也是一样。
第二个问题:苏轼是否真的没有上进心?
都说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乐天绝不仅仅是走到一处吃到一处、玩到一处。他的乐天更在于他在任何地方任职时,都是兢兢业业的。杭州、密州、海南,都留下了他勤政的功绩。尤其是他在水利方面的建树,也远超北宋多数官员。
因此,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才这样写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其平生之功业,在他被贬的地方,被传颂多年。若是大家不信,完全可以去海南看看。
事实上,在被贬的岁月里,苏轼一直没有放弃找机会向朝廷提请,回到京城。公元年,已经年过6旬的他,在从海南回京城的船上遇到暴风雨,写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言语中仍有大志。由此可见,豁达洒脱和内心的坚毅及在事业上的上进,有时候并不矛盾。
第三个问题,苏轼真的曾用小妾换马吗?
这个问题,文化名嘴高晓松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提到过。他称有一本古籍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苏轼被贬,好友骑着马来送他。结果那个好友看上了他的小妾,而苏轼则看中了他的马,于是便有了小妾换马的事。最后,妾因受不了这样的安排自尽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苏轼显然就太过份了。但事实上,此事在两宋及元朝的任何史书中都没有记载。直到明代时,它却突然出现在冯梦龙的《情天宝鉴》一书中。
而冯大文人这本书,本身的性质就是小说体,并非史书。此书里有很多关于文化名人的“奇葩”轶事,多数都是经不住推敲的。把小说轶事当成史料来看,并由此推断出苏轼对爱情不认真,这多少有些不合适吧!
以上3个问题一一澄清后,大家觉得谁更适合当老公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