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十番音乐南音儋州调声等这些民俗艺术,
TUhjnbcbe - 2025/2/14 17:56:00
这些起源于古代传统艺术,被誉为音乐的活化石,在上千年的发展演化中,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刻的文化与音乐研究价值。1、十番音乐十番音乐是流传于福建闽西的一种器乐演奏曲,是一种汉族器乐曲种,以飞钹技艺为主,故又称十番飞钹、飞钹舞、舞十番。十番音乐以它独有的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近几百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所使用的独具特色乐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应是乐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时期便有记载。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传统十番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十种。随着十番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加进了笙、木鱼等乐器。主要是应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曲牌大多取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了古老的传说故事。十番音乐由于在真实史料记载中有多个版本,因此它究竟产生于哪个年代,至今还无法考证。在福建一些婚丧嫁娶时经常能够听到演奏十番音乐。2、南音古乐南音也称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唐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南音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荟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美妙乐种。从南音的曲牌名称、格调韵味和演奏姿势等方面看,都说明南音与宋词、元曲有着密切关系,它保留着唐宋古典曲牌,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间或融入某种异域情调。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内容。南音以标准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南音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陶冶情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形式。3、儋州调声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洋浦特区一带,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流传于儋州等地。由此,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儋州调声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不论是唱词、曲调以及旋律,都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征。儋州调声主要是男女青年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互相以歌抒情,谈情说爱,自发性地开展对歌比赛活动,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特别是每年的中秋歌会尤其热闹,参加者往往成千上万。儋州调声歌声优美,热情奔放,歌声此起彼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儋州调声旋律进行中还经常出现转调变化。在发展中善于吸收古曲、现代歌曲及外国歌曲旋律,这也是调声艺术常唱不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这地传统音乐艺术,起源于民间,传承上千年,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保护传统文化与发扬传统音乐同步。喜欢的朋友,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番音乐南音儋州调声等这些民俗艺术,